溫室栽培蔬菜細菌性病害發(fā)生普遍,如番茄潰瘍病,番茄髓部壞死病,甜(辣)椒、番茄、茄子青枯病、軟腐病,瓜類細菌性角斑病、葉枯病、緣枯病、斑點病等細菌性病害 。1) 番茄青枯、潰瘍、髓部壞死等細菌性病害的防治 番茄青枯病 又名細菌性枯萎病,該病多在結果期開始發(fā)病,初時植株上部葉片萎蔫,繼而下部葉片萎蔫,最后中部葉片萎蔫;初時白天萎蔫,夜晚恢復,2-3天后,不再恢復,植株枯萎死亡,但植株仍保持綠色,切開莖基部,維管束變褐,用手擠壓,有乳白色粘液滲出。 番茄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單孢桿菌(屬細菌)侵染所致。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,借雨水和灌溉水傳播。發(fā)病最適宜溫度25-37℃,低于10℃,高于41℃停止發(fā)展,土壤含水量大于25%時,有利于病菌侵入,高溫高濕時為害嚴重。此外,連作、低洼地、排水不良、土壤缺鈣、缺磷,均有利于該病害發(fā)生。 番茄潰瘍病 多為成株染病,發(fā)病初期植株下部葉片向上縱卷,凋萎下垂,部分植株出現(xiàn)萎蔫,后期,病葉葉緣枯黃,葉脈間變黃,全葉變褐枯萎,但不脫落。莖部受害,生狹長條斑,擴展迅速,后期病斑開裂,莖干增粗,產生大量氣生根,髓部中空腐爛,有臭味散出,嚴重時植株枯死。 番茄潰瘍病由棒狀桿菌(屬細菌)侵染致病。病菌最適宜生育溫度為25-27℃,生長溫度范圍為1-33℃,高溫、高濕、連作、排水不良利于該病流行。 番茄細菌性髓部壞死病 該病近幾年發(fā)生嚴重,初發(fā)病時嫩葉褪綠,嚴重時,植株上部葉片萎蔫,下部病莖變硬,表面生有黑色或褐色斑,縱剖病莖,髓部變褐色壞死,壞死部位多發(fā)生不定根,嚴重時植株枯萎死亡。 番茄細菌性髓部壞死病是由皺紋假單胞菌(屬細菌)侵染致病,病菌初在番茄和苜蓿上存在,多在第1穗果膨大變綠的綠果期發(fā)病,溫度低、光照不足,空氣濕度高,栽植過密,氮肥施用扁多,發(fā)病嚴重。 防治方法:須認真執(zhí)行“預防為主、綜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針,抓好農業(yè)、生態(tài)和化學等綜合防治措施。 、 要培養(yǎng)壯苗,要求植株健壯。培養(yǎng)壯株的問題目前往往引不起大家重視。植物植株和人是一樣都是生命,人的身體健壯了,就不得病。植物身體健壯了,也不易得病。所以我們首先從育苗抓起,要培育壯苗。有了壯苗,細菌就難以侵染。 ② 要盡力減少傷口,首先是移栽這一關,不能傷根,特別是現(xiàn)在有些不良的習慣,栽苗的時候用力壓按,一按就造成斷根,給根部造成傷口,上部土粒會傷害植物的嫩莖,也會形成傷口。傷口為病菌開了大門,細菌就會進入,像潰瘍病、青枯病、軟腐病大都由傷口引起的。 第二蟲害危害之后,不管在植物葉片上、花上、果上、莖桿上都會造成傷口,都為細菌開了大門。所以在防治上一定要注意消滅蟲害減少傷口。 第三選擇清天高溫時抹芽打杈,西紅柿、辣椒、茄子等需要抹芽、打杈。操作時候一定要注意要選擇晴天,中午前后溫度高的時候進行,此時傷口能及時愈合,這樣就減少細菌的侵入,減少病害發(fā)生。 、 加強綜合管理,提高植株自身抗逆性能,維持植株生長健壯。植物和人一樣,身體健康,有細菌也難侵入。首先要加強肥水管理,水肥要保證,但不能大肥大水,要穩(wěn)健管理,要勤追肥勤澆水,小水勤澆,小肥勤追,維持植株健壯,不要大肥大水,因為大肥大水的情況下會造成徒長,徒長的植株并不健壯。 第二要堅持噴灑植株保健劑,比如天達2116、蕓大120、康凱、動力2003等。提高植株的抗干旱、抗病害抗凍害等性能 特別是天達2116,噴上之后能夠促進植株扎根,根系發(fā)達了,根深葉茂,植株就健壯,再一個能夠提高光合作用,植物生產的營養(yǎng)多了,植株就健壯。還有一點就是天達2116可以穩(wěn)定細胞膜,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,只要細胞膜健全,植物的植株就是健壯的。所以一定要堅持定期、連續(xù)噴灑天達2116, 保持植株的健壯,減少發(fā)病的幾率! 、 要搞好化學防治,及時噴灑農藥。作為細菌性病害以前用的農藥,由于長期使用,像農用鏈霉素、克殺得,這些藥品連續(xù)使用了十幾年、二十幾年,結果造成了細菌的抗藥性。今后發(fā)生細菌性病害就要改用諾氟沙星、氧氟殺星、百痢停,就是專門治療豬肝炎和痢疾的百痢停。用這些藥進行防治,效果特佳。防治細菌性病害一定要注意,打藥的間隔時間要短,間隔三天就要噴灑,連續(xù)噴灑2-3次就可以把細菌性病害防治住。 定植后,每15-20天噴灑1次1:1: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(或600倍克殺得、或600倍綠乳銅等),進行保護,防止發(fā)。ㄗ⒁猓〔灰獓婇_放的花蕾和生長點)。每10-15天噴灑1次600倍“天達2116”瓜茄果專用型+600倍2.5%諾氟殺星(或800倍氧氟殺星、或2000倍百痢停、或500倍2%春雷霉素、或600倍77%多寧)+3000倍天達有機硅+100倍發(fā)酵牛奶藥液,與波爾多液交替噴灑。 要注意觀察,發(fā)現(xiàn)少量發(fā)病植株,立即拔除深埋,隨即用600倍2.5%諾氟殺星(或800倍氧氟殺星、或2000倍百痢停)+1000倍“天達2116”壯苗靈澆灌病穴,并用600倍2.5%諾氟殺星(或800倍氧氟殺星、或2000倍百痢停)+3000倍天達有機硅+1000倍天達2116+100倍發(fā)酵牛奶藥液,交替噴灑植株,每3-5天1次,連續(xù)噴灑2-3次,殺滅病菌。 。2) 辣(甜)椒青枯病、軟腐病、瘡痂病的發(fā)生與防治 辣(甜)椒青枯病 發(fā)病初期僅有個別枝條萎蔫、后擴展之整株,縱切莖部維管束為褐色,橫切面有乳白色粘液溢出(別于枯萎。。青枯病因青枯假單孢桿菌(和番茄青枯病屬同一細菌)侵染所致,其侵染規(guī)律同番茄青枯病。 辣(甜)椒軟腐病 主要危害果實,發(fā)病初期生水浸狀暗綠色斑,后變褐腐爛,有惡臭味;果肉腐爛,果皮變白,果實失水干縮。 軟腐病是由胡蘿卜軟腐歐氏菌(軟腐致病型細菌)侵染所致。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,成為翌年初侵染源。病菌借雨水、灌溉水傳播,從傷口侵入。連陰雨天,地勢低洼,管理粗放,蟲害嚴重的地塊發(fā)病重。 辣(甜)椒瘡痂病 主要為害葉片、果實和莖,幼苗染病,子葉上產生銀白色水漬狀小斑點,后變暗、凹陷,葉片脫落,嚴重時植株死亡。成株葉片染病,初生水漬狀黃綠色小斑點,病斑近圓形或不規(guī)則形,邊緣暗褐色,稍隆起,中部色淺,稍凹陷,表面粗糙像瘡痂,有時病斑反面有黃褐色菌膿,受害嚴重時,病斑連片、破裂,最后葉片脫落,有時葉片成畸形。 果實染病,初生褐色隆起小點,后逐漸擴大成1-3毫米的稍隆起的近圓形或長圓形黑色瘡痂斑,病斑邊緣有裂口,有水浸狀暈環(huán),潮濕時,可溢出菌膿。莖部染病,生水漬狀暗褐色條斑,病斑稍隆起,縱裂呈潰瘍狀瘡痂斑。 瘡痂病是由黃單孢桿菌(屬細菌)侵染所致。該病菌附著種子表面越冬,也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,借風雨、灌溉水、農事活動傳播。病菌最適宜發(fā)育溫度為27-30℃,最低5℃,最高40℃,高溫多雨時發(fā)病重。地勢低洼、排水不良、植株過密、生長衰弱時容易發(fā)病。 防治方法:同番茄青枯病。 (3) 黃瓜細菌性病害的發(fā)生與防治 黃瓜經常發(fā)生的細菌性病害有細菌性角斑病、細菌性緣枯病、細菌性圓斑病。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葉片,也可危害葉柄、卷須、果實和莖蔓。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。子葉染病,初呈水漬狀,近圓形的凹形病斑,后變黃褐色,真葉染病,初為鮮綠色水漬狀病斑,逐漸變淡褐色、灰褐色或黃褐色。病斑因受葉脈限制成多角形。濕度大時,葉背病斑上可溢出乳白色細小渾濁水珠狀菌膿,干后留白痕,病部質脆,有穿孔。其它部位染病,成水漬狀小點,沿莖溝縱向擴展,呈條狀,濕度大時,可溢出菌膿。嚴重時縱向開裂,呈水漬狀腐爛,變褐枯干,表面殘留白痕。瓜條染病初現(xiàn)水漬狀小點,后擴展連片,病部溢出污白色菌膿,嚴重時變軟腐爛。 細菌性緣枯病主要危害葉片,也可危害其他部位。葉片染病,多從葉緣周圍開始,初在氣孔附近產生水漬狀小斑點,后迅速擴大成淡褐色不規(guī)則大斑,周圍有暈圈,嚴重時病斑可迅速由葉緣向葉片中心擴展,濕度大時,并不溢出菌膿,干燥時病斑迅速失水,成淡褐色膜狀。 細菌性葉枯病主要危害葉片,初出現(xiàn)圓形水浸狀褪綠斑,逐漸擴大呈近圓形或多角形腿色斑,直徑1-2毫米周圍有褪綠暈圈,葉斑背面不易見到菌膿。 細菌性圓斑病主要危害葉片,葉片初現(xiàn)黃化區(qū),葉片背面現(xiàn)水浸狀小斑點,圓形或近圓形,黃色至褐黃色,半透明,周圍有黃色暈圈,菌膿不明顯。幼莖染病,致莖部開裂。苗期生長點染病,多造成幼苗死亡。果實染病,呈圓形灰色斑,有黃色干菌膿,似瘡痂。 細菌性角斑病是由假單胞菌屬細菌侵染所致。病菌借風雨傳播,溫室棚膜滴水可加重此病危害。其發(fā)病適溫為24-28℃,低于10℃,高于30℃,發(fā)病受限,發(fā)病適宜濕度為70%以上。溫室內濕度高于85%以上,結露時發(fā)病重,病斑大,擴展快。 細菌性緣枯病是由邊緣假單胞細菌侵染所致,該病菌在濕度高、葉片大量結露時,發(fā)病重,特別是室內濕度達飽和狀態(tài)維持的時間長,則發(fā)病嚴重。 細菌性葉枯病是由野油菜黃單胞菌黃瓜葉斑病致病型感染引起。主要通過帶菌種子傳播蔓延。 細菌性圓斑病由油菜黃單胞菌黃瓜致病變種感染引起。主要通過帶菌種子傳播蔓延,亦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,從葉片水孔或傷口侵入感病。濕度高葉緣吐水時利于該菌侵入和擴展。 防治方法:參閱番茄青枯病。 。4) 菜豆細菌性疫病的發(fā)生與防治 菜豆細菌性疫病主要侵染葉、莖蔓、豆莢和種子。幼苗出土后,子葉呈紅褐色潰瘍狀,葉片染病,初生暗綠色油浸狀小斑點,后逐漸擴大成不規(guī)則形,病斑變褐色,干枯變薄,半透明狀,病斑周圍有黃色暈圈,干燥時易破裂。嚴重時病斑相連,全葉枯干,似火燒一樣,病葉一般不脫落。高濕、高溫時,病葉可凋萎變黑。 莖部染病,病斑紅褐色,稍凹陷,長條形龜裂。豆莢染病,呈暗綠色油浸狀斑點,擴大后變紅褐色,稍凹陷,呈不規(guī)則形。潮濕時,病斑上可產生黃色菌膿。 細菌性疫病是由黃單孢桿菌(屬細菌)侵染所致。病菌主要在種子內越冬,也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。植株發(fā)病后產生菌膿,借風雨、昆蟲傳播。該病發(fā)病最適宜溫度為30℃,高濕高溫條件下,發(fā)病嚴重。 防治方法:認真執(zhí)行“預防為主、綜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針,抓好農業(yè)、生態(tài)和化學等綜合防治措施。 A、實行輪作、改良土壤,結合耕翻,土壤噴施“免深耕”調理劑200毫升/畝;增施生物菌有機肥料、磷鉀肥和微肥,改善土壤結構,提高保肥、保水性能,促進根系發(fā)達,植株健壯。 B、選用抗病品種,種子嚴格消毒,培育無菌壯苗。 C、定植后,每15天左右噴灑1次1:1: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,進行保護,防止發(fā)病。每10-15天噴灑1次800倍“天達2116”瓜茄果專用型+600倍2.5% “氟派酸”(或600倍“環(huán)丙沙星”、或800倍氧氟沙星、或500倍2%“春雷霉素”)+3000倍天達有機硅藥液,或800倍”天達2116”瓜茄果專用型+1000倍50%消菌靈+3000倍天達有機硅藥液,或800倍“天達2116”瓜茄果專用型+600倍77%“多寧”+3000倍天達有機硅藥液。以上藥液須與波爾多液間隔使用、交替噴灑、并灌根。 D、注意觀察,發(fā)現(xiàn)少量發(fā)病植株,立即拔除深埋,隨即用600倍2.5%氟派酸藥液噴灑病穴,殺滅病菌。并用800倍“天達2116”瓜茄果專用型+600倍2.5%“氟派酸”+500倍2%春雷霉素(或600倍“環(huán)丙沙星”+500倍2%春雷霉素、或1000倍50%消菌靈、或600倍77%多寧)+3000倍天達有機硅藥液、以上藥液交替噴灑植株并灌根,每5-7天1次,連續(xù)噴灑2-3次。
下一章
農業(yè)防災減災網--山東天達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地址:山東省高密市密水街道密水大街西2998號 總機:0536-2345708
招商熱線:0536-2343938 郵購直銷:0536-2832116 淘寶直銷:1728492906 郵購咨詢:896157058 淘寶旺旺:
網址:www.www.bcoyi.cn、www.tianda2116.com 手機移動網址:wap.www.bcoyi.cn "天達2116服務三農平臺"微信公眾號:tianda2116w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