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印發(fā)2012年全省小麥中后期管理技術意見的通知 |
各市農業(yè)局(農委):
目前,全省小麥已進入拔節(jié)期。小麥拔節(jié)后即進入中后期生長階段,植株生長由營養(yǎng)生長和生殖生長階段并進逐步轉化為以生殖生長階段為主,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,也是病蟲害發(fā)生防治的關鍵時期。因此,搞好小麥中后期的田間管理與病蟲害防治,對于減少小花退花,增加穗粒數(shù),保根保葉,提高粒重,提高產量,減少病蟲危害損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
為做好全省小麥中后期管理工作,省廳組織省農業(yè)專家顧問團小麥分團和農技推廣系統(tǒng)的有關專家,研究制定了《2012年全省小麥中后期管理技術意見》,現(xiàn)印發(fā)給你們。請結合當?shù)貙嶋H,加大各項關鍵技術措施的落實力度,力保今年全省小麥豐產豐收。 附件:2012年全省小麥中后期管理技術意見
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七日
附件:
2012年全省小麥中后期管理技術意見 目前,全省小麥已進入拔節(jié)期,正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。田間管理的指導思想是“促控結合、水肥調控、防病治蟲、防止早衰、增粒增重”,各地要因地因苗制宜,加強分類指導,切實抓好以下管理措施的落實。
一、施好拔節(jié)肥,澆好拔節(jié)水
目前我省膠東、魯中及魯北等部分地區(qū)小麥尚處在拔節(jié)初中期,魯南、魯西南大部分地區(qū)小麥處于拔節(jié)中后期,是肥水管理的關鍵時期。因此,對前期沒有進行春季肥水管理的一、二類麥田,或者早春進行過返青期追肥但追肥量不夠的麥田,均應在拔節(jié)期追肥澆水。但拔節(jié)期肥水管理要做到因地因苗制宜。對地力水平一般、群體偏弱的麥田,可肥水早攻,在拔節(jié)初期進行肥水管理,以促弱轉壯;對地力水平較好、群體適宜的麥田,要在拔節(jié)中期追肥澆水;對地力水平較好、群體偏大的旺長麥田,要盡量肥水后移,在拔節(jié)后期追肥澆水,以控旺促壯。一般畝追尿素15~20公斤。
實踐證明,在小麥拔節(jié)期追肥時增施鉀肥具有明顯的防倒增產效果,所以,高產地塊要在拔節(jié)期結合追施氮肥畝追鉀肥6~12公斤。追肥時要注意將化肥開溝深施,杜絕撒施,以提高肥效。
二、澆好挑旗水,酌情追肥
挑旗期是小花退化較集中的時期。;ㄔ隽2樘岣吡V卮蚝没A是這一時期麥田管理的主要任務。挑旗期也是小麥需水的“臨界期”,此時灌溉有利于減少小花退花,增加穗粒數(shù),并保證土壤深層蓄水,供后期吸收利用。因此,對挑旗期沒有降雨或降雨較少的地區(qū),應抓緊澆好挑旗水。缺肥地塊和植株生長較弱的麥田,可結合澆水畝施尿素10千克左右。
三、因地制宜,澆足澆好灌漿水
小麥開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個生育期耗水總量的四分之一,需要通過澆水滿足供應。干旱不僅會影響粒重,抽穗、開花期干旱還會影響穗粒數(shù)。所以,小麥揚花后10~15天左右應及時澆灌漿水,以保證小麥生理用水,同時還可改善田間小氣候,降低高溫對小麥灌漿的不利影響,減少干熱風的危害,提高籽粒飽滿度,增加粒重。此期澆水應特別注意天氣變化,嚴禁在風雨天氣澆水,以防倒伏。成熟前土壤水分過多會影響根系活力,降低粒重,所以,小麥成熟前10天要停止?jié)菜?br />
四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,防止倒春寒凍害
近些年來,我省小麥在拔節(jié)期常會發(fā)生倒春寒凍害。有澆灌條件的地方,在寒潮來前澆水,可以調節(jié)近地面層小氣候,對防御早春凍害有很好的效果。因此,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,在降溫之前及時澆水。若一旦發(fā)生凍害,要抓緊時間,追施速效化肥,促苗早發(fā),提高高位分蘗的成穗率,一般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;并及早噴施植物細胞膜穩(wěn)態(tài)劑等植物生長調節(jié)劑,促進受凍小麥盡快恢復生長。
五、搞好“一噴三防”,防病、防蟲、延緩衰老增粒重
小麥穗期是病蟲集中危害盛期,若控制不力,將給小麥產量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。實踐證明,在小麥生長后期,推廣小麥“一噴三防”技術,不僅可以防治病蟲害,減少危害損失,還可以彌補根系吸收作用的不足,滿足小麥生長發(fā)育所需的養(yǎng)分;而且可以改善田間小氣候,減少干熱風的危害,增強葉片功能,延緩衰老,提高灌漿速率,增加粒重,提高小麥產量。因此小麥“一噴三防”技術是防病、防蟲、防干熱風,增加粒重、提高單產的關鍵措施,也是小麥后期防災、減災、增產最直接、最簡便、最有效的措施。各地要認真落實國家和省里下達的小麥“一噴三防”項目,根據(jù)當?shù)夭∠x害和干熱風的發(fā)生特點和趨勢, 選擇適合的防病、防蟲農藥和葉面肥, 采取科學配方, 進行均勻噴霧。
小麥中后期易發(fā)生麥蚜、麥蜘蛛、吸漿蟲、白粉病、赤霉病、銹病等病蟲害。防治麥蜘蛛,可用0.9%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噴霧防治;防治小麥吸漿蟲,可在小麥抽穗至揚花初期的成蟲發(fā)生盛期,畝用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~30毫升對水噴霧,兼治一代棉鈴蟲;防治麥蚜,可用10%吡蟲啉乳油每畝10~15克噴霧,兼治灰飛虱;防治白粉病、銹病,可用20%粉銹寧乳油每畝50~75毫升噴霧;防治赤霉病、葉枯病和穎枯病,可用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畝75~100克噴霧。
小麥“一噴三防” 可在小麥灌漿期噴0.2%~0.3%的磷酸二氫鉀溶液,或0.2%的植物細胞膜穩(wěn)態(tài)劑溶液,每畝噴50~60千克。噴灑時間最好在晴天無風上午9~11時,下午4時以后噴灑,每畝噴水量不得少于30公斤,要注意噴灑均勻,尤其是要注意噴到下部葉片。小麥揚花期噴藥時, 應避開授粉時間, 一般在上午10時以后進行噴灑。在噴施前應留意氣象預報,避免在噴施后24小時內下雨,導致小麥“一噴三防”效果降低。高產麥田要力爭噴施2~3遍,間隔時間7~10天。要嚴格遵守農藥使用安全操作規(guī)程, 做好人員防護工作,防止中毒,并做好施藥器械的清潔工作。
鏈接:關于印發(fā)2012年全省小麥中后期管理技術意見的通知 |
來源:山東農業(yè)廳(山東農業(yè)信息網)2012-4-17 |
|
|